我的家乡坐落于山清水秀的大别山山脉与桐柏山脉交汇处。这是一座有着英雄城市称号的小县城。早在1925年就在此建立了南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从1925年到1947年二十二年间,这里先后成为三个中央级、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十二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以及众多开国将帅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桐柏人民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输送兵源达万余人,有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万多名革命志士牺牲于此。长篇小说《桐柏英雄》和据此改编的电影《小花》就是对这段红色历史的真实写照。
如今,生活安康富足的桐柏人民习惯于在桐柏英雄纪念馆、桐柏解放碑、叶家大庄等革命先烈战斗过、生活过的遗迹去凭吊先烈,纪念那段峥嵘的红色岁月,以往昔的艰苦战斗提醒自己珍视今天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革命先烈在此留下的故事甚多,难以一一讲述,不妨挑选几个场景。
1934年11月19日拂晓,天刚蒙蒙亮。一支年轻的队伍来到了桐柏山区的月河、金桥一带,他们的番号是红二十五军,目标是向西挺进。时值初冬,军纪严明的红军官兵抱着枪睡在月河老街的屋檐下,绝不打扰老百姓。当地群众担心霜寒冻着红军,请红军进屋休息,都被婉言谢绝。看见大多红军战士穿着草鞋甚至赤脚,群众又主动为红军送鞋送袜,红军逐一估价给钱……当年11月23日,红二十五军于桐柏县歇马岭、栗园一带击溃强敌围攻,于黄昏时英勇杀出一条血路翻岭北上。红军整装出发后,他们草鞋里沾的野草籽掉落在屋檐下的泥土里,第二年破土发芽,竟开出了一朵朵五角星状的红色小花,并渐渐地有了“红军花”的名字和流传至今的佳话。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奉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电令,李先念率新四军五师、王震率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王树声率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共六万余人在桐柏胜利会师。在叶家大庄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行署,领导中原地区对敌斗争,将国民党三十万大军拖在中原地区达十个月之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华中、华北、华东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极其宝贵的战略机遇,为整个解放战争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叶家大庄成为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的一个符号。三军会师桐柏后,当地士绅叶家主动腾出房间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机关的办公场所。
如今,这座明清的砖瓦建筑依然矗立在连绵的桐柏山下,而当年战斗、生活于此的英雄却溘世长眠。淮水悠悠,青山不语,阶前的红军花兀自灿烂,提醒着我们红军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不占百姓一分一毫的廉洁传统,提醒着我们万里江山烈士血的苦难民族史、国家史,更提醒着我们肩头扛起的民族复兴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
——张祎
2021年4月20日
责任编辑/李羽尘
校对/沈研
审核/丰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