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天地»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实习作品 | 无障碍电影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6-05

2020年5月17日,光明影院联合腾讯新闻发起了一次特殊的电影在线直播活动,在保留电影原本台词、音效、配乐的同时,由讲述人在台词间隙描述画面信息,帮助视障人士“看”电影。


这种形式的无障碍电影,光明影院去年制作了104部。

5b5c3246b8eb45b9a41d78132aa5eb1b.jpg

无障碍,指无阻碍,能够顺利进行。

无障碍电影是专门为方便聋人和盲人观看的经过加工的电影,通过重新剪辑或增补配音解说、字幕及手语解释等方式,让视听障者无障碍地感知光影世界。在国外和我国的港台地区,为视障人士提供的这种配音解说服务也叫“口述影像服务”,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戏剧、博物馆展览等领域。


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委员会主任朱觉介绍数字化无障碍电影得制作流程:“无障碍电影首先通过影片出品方授权,提供影片的素材资料,再由编剧团队操刀,将影片内画面信息传递的剧情通过文字生动描述出来,录制成单独解说音轨,最终通过专业服务器对其进行特殊打包,一部无障碍电影就诞生了。”


当前,我国的无障碍电影放映可由志愿者现场为视障人士讲解,也可以由专业从事“无障碍加工”的公益组织制作成数字化无障碍电影在影院专门场次放映。

2b656cd17bfa46ef9b31b740b8e69de2.jpg

截至2010年,中国有1263万人存在视力残疾(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约45万,低视力135万人,即约每分钟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者。


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在对于不同障碍人群的传播实践中,众多媒介形式都采取了相应的手段和方案。如新闻中对于听障人士的手语播报,纸质媒介推出的盲文阅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视障人群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平等意识都在不断增强,他们对信息的知情愿望和对艺术的欣赏需求也随之增强,如何满足残疾人的艺术审美需求,尤其是此类依托视觉听觉呈现的艺术形式,是无障碍传播面临的一项难题。

a85e8c0f215f42ba9eb930805bc2ef3f.jpg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赵淑萍提到建立“光明影院”的初衷:“学校门口的盲道我们天天经过,其实没什么盲人在上面走,利用无障碍电影,我们可以构筑一条文化上的盲道。光明影院的寓意就是帮助视障人士寻找光明,给他们希望。”

45e5d0bfc7a14df6b4245c2d21e4bc57.jpg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无障碍电影事业起步较晚,国内可查的最早的无障碍传播大约始于2003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陆续开始举办为盲人讲电影的活动。2009年4月23日,在联合国倡导的第14个世界读书日,上海市残联、上海市图书馆和上海市电影评论学会联合成立了全国首个无障碍电影工作室。


2011年, 上海的无障碍电影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重点资助, 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重大音像出版骨干工程项目,这为无障碍电影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能, 在资金和政策上有了保障。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和上海市有关部门的推动下, 无障碍电影走出上海, 惠及了全国。


目前,我国电影事业发展迅速,影片数量大幅增加,影院及屏幕数量趋于饱和,2019年,我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票房总量再创新高,达到642.66亿元,继续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为我国发展无障碍电影提供了有力保障。

4e2b19b8313541b4a92beb1e0a67d627.jpg

但是,我国发展无障碍电影目前存在的投入和片源不足、制作水平和解说质量的限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大大影响了聋盲群体接触无障碍电影的可能性。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表明,很多视障人士仍从未观看过电影。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需要提升无障碍电影的制作水准和质量。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丰富,口述影像不应只是简单地描述画面、人物动作等,而应该通过对影片内容的二次创作,将影片的各个元素进行重组,转化为“线性的口头语言”,结合影片情绪为视听障人士娓娓道来,以便于残障人士感受到其蕴含的艺术美感。目前,我国解说人员多为志愿者,在专业性上略有欠缺,且并无进行专业培训的机构和学校。这需要我们逐步完善相关岗位的培训机制,建立配套的培养方案。


其次,也应提升无障碍电影的覆盖率。目前,我国无障碍观影基础设施仅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较为齐全,在农村、中小城市的视听障人士,几乎没有接触无障碍电影的机会。目前,上海市已经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当地在提升覆盖率的探索值得其他地区借鉴——除了建设无障碍影院,上海市积极发挥社区作用,上海徐家汇社区将数字化无障碍影片制作成DVD,大大提升了试听障人士的观看率。而相关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群体也利用公益渠道获取片源,解决了片源不足的问题。在残障人士分布更为集中的广大城镇农村地区,即使没有建造专业影院的能力,也可以依靠残联、基层组织等,通过刻录光盘或互联网资源等更便捷的方式进行传播。


此外,目前的无障碍电影还停留在公益层面,无法进入产业机制,尽管无障碍制作的成本并不高,但因为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至今仍没有一家专门面向视障群体制作放映一条龙服务的机构。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每一部影片发行时都必须制作“无障碍版本”,配以不同语言,视障人士和正常群体一样买票进入任何一家影院,戴上影院具有特殊音轨的耳机,就可以不影响他人、自由地“听电影”。


但由于电影版权的限制,我国现阶段无法即时获得新推出电影的版权进行制作,一部电影涉及的版权方多,仅在公益的运行范畴内无法逾越这一障碍。这种“时差”使得一些年轻的视听障人士的观影兴趣降低,也影响了他们突破文化障碍融入社会。大量影片版权的获取除了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影视公司、制片厂等的支援,也需要我们加快无障碍影片商业化发展以促进产业完善。

ae67d8a04cef441b9a749b69684b40f5.jpg

2020年5月21日是第九个全球无障碍宣传日,信息障碍产品联盟发起了“无碍世界,有爱必达”主题活动。中国传媒大学也通过“光明影院”的平台,将无障碍影视写作和研究与教学相结合......

无障碍影视作为一项人权工作,是我国保护残障人士文化权利、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全社会的努力和推动下,我们期待看到无障碍电影的新景观。


作者/常舒宁

指导老师/吴垠

轮值主编/张凌霄

责任编辑/黄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