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三点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组织观影活动,
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
在校体育馆观看了《夺冠》
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10月11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了学生观看影片《夺冠》。虽然在开始时出现了一些设备问题,但好在对整体没有很大的影响。小时候听他人提起过,说2004年中国女排夺冠奥运会,那时候大家举国狂欢,那时候我四岁,并没有什么深刻印象,甚至觉得那个年代都离我很遥远。2008年,郎平执教美国队,在北京国家体育馆的比赛,我们输了。直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我才真正的看了一场女排,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场。在这部影片里,女排的故事被传颂,成为传奇。虽说整部电影已经毫无悬念,但演员依旧把这些情节组织成节奏紧张有张力,两位指导的性格反差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女排精神,她们自虐式的训练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以对抗专业程度远高于自己的外国队,现在会想起,她们的训练、比赛的特写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我们最后站在了颁奖典礼上,陈忠和接到了郎平的电话,电话里奏起了中国国歌,这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在五星红旗升起高高飘扬的时候有了答案,是拼搏、是团结、是不想输、是不能输!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李梦
02
今天在学校观看的《夺冠》这部影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变的女排精神,变化的人文关怀。
女排精神不变,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拼搏,永不放弃,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的大满贯,给改革开放下的中国提振了士气。从此,女排精神成为一种独有的精神财富,每当女排再一次闪耀世界,中国人总能欢欣鼓舞。
另一方面,我们从女排的价值观沿革,看到了体育在我国的核心变化,最初的我们可能更加看中成绩与奖牌,那时候我们拿到了世界冠军。后来当郎平说出那句“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要快乐排球”,并且再一次拿下世界冠军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中国在走向体育强国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身为北京体育大学的学子,我们要尽己所能,推动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姜泽晨
03
首先,在本次观影之前,我就已经一直在关注着这个影片的相关信息,上映时间等等,但是在之前的日子里一直没有时间去观看,也是托了学校的福,让我如愿以偿地观看了这个电影。
虽然以前没有观看,但是我查阅了相关的内容介绍,这个电影是讲述了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和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
单独的阅读别人看过之后写下的影评,已经让我体会到了中国教练、中国理念与中国技术的碰撞,这就是最“中国”的女排故事,完美地串联起女排的兴替脉络,远比单纯的胜利来得更重要。
虽然很多情况下,结果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人在通向那个结果路上的努力,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女排站在领奖台上,夺得冠军为国争光的荣耀,但是直到《中国女排》和《夺冠》的放映,我们才了解到在夺得世界冠军的道路上,这些“女汉子”们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在举起杠铃时候的那一声怒吼,在面对教练员时候的微笑,一举一动都深入人心。我们观看女排的电影,不止是惊叹他们的艰苦卓绝,也是在怀念曾经与女排一起走过的那些岁月。
历史在前进,一代女排接过一代女排身上的重任,一代中国也接过一代中国的使命,女排精神感染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和其他无数中国人一样,为了中国方方面面的未来而努力......何愁中华不兴?何愁雄狮不醒?且听这龙吟......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刘缘君
04
看完了电影《夺冠》,里面有几个情节特别吸引我。其中一个是郎平给队员们发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你爱排球吗”,但是几乎没有人回答。但是当她亲口问出来的时候,有一个队员说了不爱,而其他的队员也各自有各自的理由。我就在想有一个问题不也是很类似吗?我为什么要学习?是为了父母的努力工作与期望,还是为了让别人刮目相看?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如果发现这不是自己最初的想法,及时改变也来得及。我并不觉得那位说自己不喜欢排球选择离开考大学的女孩子有错,她的出发点和她的行为一点错都没有,但是她的选择很可惜,努力那么久却因为选择错了而放弃,可想其中又有多么的无奈。
还有一个是那位陪练教练对女孩儿们说:应该记着自己应该带些什么打球。外表的物质条件可以适当的忽略,但是有一样东西必须放在心里。那就是初心和初衷。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收获到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自己出发时的想法。只有这样,成长才是真正的有意义。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罗燕
05
第一次接触到女排精神这个词语,是在政治书的课本里;女排精神第一次在我的世界中清晰起来,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下奥运会冠军那一天,政治老师走进教室的第一句话“中国女排,赢了”;女排精神在我的烙下更深刻的印记,是2019年10月1日那一天,作为国庆活动的志愿者,亲眼见证刚刚卫冕世界杯冠军的女排队伍出现在国庆游行的彩车上;今天,在电影《夺冠》当中,让我再一次为女排精神所所感动……胜利、坚持、拼搏,有无数词语形容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却又不仅仅局限在这些词汇里。
电影《夺冠》让我见证了从1981年世界杯上首夺世界冠军,开启5连冠的辉煌时刻,到三十五年后中国女排再次走上世界之巅的一路起伏与坎坷,让我更加体会到女排精神背后一路走来的坚持与不易。《夺冠》告诉了我中国女排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这样的传承与不懈的努力,是鼓舞亿万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难以割舍的精神力量。
女排精神是时代强音,它不止写在教科书上,也记在我的心里。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许怡涵
06
今天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在体育馆组织观看了《夺冠》的电影,很荣幸有机会观看这部具有深刻意义的影片。看完影片后,我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感想。
《夺冠》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是少见的体育题材的电影。对于与体育息息相关的我们,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夺冠》中讨论了科技与人对于体育的意义。在老女排时期,中国的科技过于落后,无法涉及体育领域。但在后来的里约奥运会的前期训练中,可以看见科技在其中的身影,这说明了我国科技的进步。从之前的拿命拼,一切只靠排球搏出来的老女排精神,到后面郎平倡导的快乐排球概念,可以看见中国体育观念的改变,更开放,更包容。
《夺冠》最核心的,还是女排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女排姑娘们就是集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女排姑娘们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轻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我们要继续弘扬学习女排精神,学习她们团结奋进、一致向前、永不言弃、敢于拼搏、逆境奋起、不骄不馁、爱国情怀、大国风范,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意义之处。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无所畏惧,便是阳光。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邱琼冰
07
10月11日下午,我观看了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的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放映的《夺冠》,这一讲述中国几代女排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传奇的电影使我热泪盈眶,感触颇深。
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巴大战,无论是怎样的低谷、怎样的挫折,女排姑娘们都永不言弃、勇敢拼搏。即便遭到质疑,即便面临失败,姑娘们咬紧牙关,奋力拼搏。当激昂的国歌响彻排球馆,当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那一刻,姑娘们所有的汗水与泪水,全都化作自豪的象征。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不仅激励着一代代女排人,更鼓舞了所有中国人,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自豪与自信。《夺冠》将女排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通过视听语言将这种精神生动地诠释给我们。热泪盈眶的同时,也使我热血沸腾、动力倍增。向女排姑娘们学习,永不言败、顽强拼搏!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夏一丹
08
今天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了同学们在体育馆进行观影活动,之前就了解到《夺冠》作为今年的国庆档电影,肯定是讲大情怀的,看过之后不仅仅对中国女排几代人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排球姑娘们和排球教练以及其他所有排球人们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郎平教练作为电影的主角,见证了40年中国排球由盛到衰在慢慢复兴的过程,她也一直参与其中,她从当年国家对实力最差的球员打到主攻,再到教练,最后带领球队拿到世界冠军,一路上,有人陪伴,也有人不理解,最后郎平终于在这一场马拉松之路上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女排,也成就了国家的荣誉和体育地位。
正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是电影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东西,年轻的时候不要给自己留遗憾,尽力了才对得起自己。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张琳玉
09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影片的一开场,这八个大字就映入眼帘,让人心中不由得对中国女排肃然起敬。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在改革开放初期那筚路蓝缕的时代,竞技体育尤其是大球项目的崛起,无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人们相信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赛场上的荣誉就是国家荣誉的最好体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们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魔鬼训练”,还记得电影中教练把球网升高的细节,和让大家举重的办法,看到姑娘们即使摔得遍体鳞伤手掌磨出了血痕也永不放弃……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淬炼出1981年第一个世界杯冠军、1982年第一个世锦赛冠军、1984年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而后在1985年、1986年又相继卫冕世界杯、世锦赛。老一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荣誉牢牢地镌刻在中国体育的丰碑上。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定然是郎平。郎平的女儿白浪,饰演青年郎平。巩俐饰演中年郎平。1981年她作为主力出征日本世界杯,1984年随女排拿下洛杉矶奥运会冠军,1986年激流勇退,选择退役去美国留学。此后她在多个国家担任过排球教练,都带出了好成绩。2005年执教美国国家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着她们打败了中国队。几年后郎平又回到中国女排担任总教练,并带领女排拿下了里约奥运会的冠军。但看完后总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可能是还有些意犹未尽,觉得还有好多好多故事没有讲清楚说明白,但不可否认女排姑娘的精神十分鼓舞人心,令人数次热泪盈眶。
女排精神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30多年前,她们用“五连冠”的佳绩,激励、感召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人们投身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女排精神从未走远、从未过时。女排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新的活力,早已超越体育而融入全社会,她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属于我们伟大的民族、属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熊智昕
10
上周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同学在体育馆观看了电影《夺冠》。它讲述了两代女排夺冠的奋斗史。“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你们。”团结拼搏的女排精神触动了我的心弦。
拉开帷幕,是80年代的女排姑娘正在训练的场景,她们脸上洋溢的是坚定与毅力。教练为了磨练她们,采用最苦最累的训练方法,组织她们与中国最好的男排比赛,为的就是将来站在赛场上不惧强大的对手。果然她们胜利了,夺得了日本女排世锦赛冠军。这一喜讯无疑在当时给全中国带来了信心。中国女排的精神从那时起就刻在了人们心中。
可时间来到21世纪,女排昔日辉煌不在。新生队员远不如80年代的女排前辈们拼劲,诸多大赛的成绩都不理想。于是,郎平回来了。我想,她一定是放不下她深爱的中国女排,忘不了那段拼搏的青春岁月。在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终于拿回了里约奥运会冠军奖杯。当郎平在颁奖典礼上拨通陈忠和的电话,没说一句话,电话那头的陈忠和只听到国歌奏响,我潸然泪下。
女排精神、体育精神带来的感动直击人心。一代代体育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他们的行动告诉我爱拼才会赢,他们的呼喊唤醒了我的斗志。青春就是用来付出的,我相信一切努力都会得到回报。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何颖
11
学校为了在疫情防控的对外出的严格要求下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精心在体育馆为我们安排了数场校内电影。夺冠作为第二场,也是我在学校看的第二部电影。为什么要记录的如此详细呢,因为我还想努力回忆起自己在这部电影中泪目了几次,可我发现太难去记录和仔细回忆了。
当郎平她们第一次在女排世锦赛取得冠军,国人激动的扛旗游街时,屏幕外的我是多么感同身受,却又多么想亲临那份经历。那个时候太苦,大家对荣耀的渴望是一致的,那个年代的老女排们表现出的精神也是简单坚定的。可当场景切换到21世纪,90年代之后的年轻人显然是更多元更自我的,也和现在的我们很相似,所以我们能在这两代运动员身上感觉到一种很鲜明的对比。而如何寻找这个时代的女排精神,我想也是电影后半段所在寻找的。
郎平执教带来的改革,是一种创新,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所必要作出的尝试。其中不仅仅是训练政策和制度方面的,还有集中于运动员个体的关怀和新的女排精神的探求。那么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它变了吗,新时代的人没法重回老一代那样的团结和凝聚吗。我想也不是,自我与团队并不冲突,劳逸结合与想夺得冠军的心也不是不可以组合到一起。女排精神不是不同时代下个体的不同面貌,而是面对困境,坚定信念,奋力拼搏,力挽狂澜的正能量信念,与是否自我无关,与是否把排球看作生命无关。这正是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所要学习的,我们的人生、工作很多时候也像女排一样,无法一路高歌,无法一帆风顺,可我们绝不该被轻易打倒。很多时候,告诉自己,坚持到最后一局,也许就有胜利的希望,也许机会和幸运就会降临到我们身边。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陆勤雪
12
10月11日,由于疫情的影响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特意为学生们组织了热门影片的放映。而与此同时,学校的周末三大球体育联赛也如火如荼的举行。其实直到我走进体育馆,都没有从上午足球赛输球的悲伤中走出来,观看电影只是一种对自己的一种精神上的放松。
影片始于一个年轻的女排陪练教练的视角,他懵懵懂懂地走进了训练馆,看到了正在训练的女排姑娘们,严格的教练和墙上一个个深刻的球印无不证明着女排姑娘们的努力。在影片对女排姑娘们的描写中,本片的一个重要人物“郎平”出场了,尽管她天资聪颖,条件优秀却还是被教练安排去先做做基础的训练。在接下来的影片中,我们沿着郎平的经历,见证了几代中国女排的起起伏伏,期间有过中美大战的纠结,也有历史成绩最差的低谷阶段 ,也有新老队员交替,中国女排改革的种种桥段。这其间包含了胜利的喜悦也包含了失败的沮丧,同样也有被谩骂,被误解的孤独。
正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气,一股努力拼的劲,中国女排才能一次次站起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队员有可能会改变,但精神则会永远留存。希望我们也能够学习中国女排的精神,创造更多的辉煌。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李青昕
13
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中国女排,从女排五连冠的传奇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逆转东道主巴西队,中国女排带给我的震撼从未改变。说实话,《夺冠》这部电影从影视的角度来说有很多不足,可是尽管我听着尴尬的台词,眼里却不断涌出着泪水。表面上来看是眼泪,实则是溶于血脉的热血。一场电影过后,我原本留着备用的一包纸全成了我擦拭泪水的工具,我很难不被这种氛围所影响。因为我作为一名在北京体育大学完成了两年学业的普通学子,我清清楚楚地知道电影里诠释的全是真的。“女排精神”有多少感染力,也代表着她们走得有多难。当郎平予以朱婷打排球是为了成为郎平坚决的否定时,朱婷格外动容的表情,仿佛电影里的这一刻也是现实中的某一刻。最后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阵巴西女排第五局时,郎平对于朱婷的嘱咐和多年前袁伟民对郎平所说的何曾相似,这种传承的脉络仿佛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女排精神”内核从未变过,她们永远是奋力争取每一分球的普通队员,也是听到升国旗奏国歌时心血澎湃的中国女排。
从零开始,归于零,又开始,中国女排的路远远不止电影里所展示的这三段纪元,未来才是女排新时代的开始。加油吧!中国女排!加油吧!平凡生活里的每一个人!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李倩
14
中国女排精神一直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信仰,不是仅仅普通的坚持和果敢,更是心怀大局,拼尽全力,只争朝夕的刻苦塑造而成。女排能在青黄不接多余年后再次取得如此耀眼的战绩,是离不开平时日复一日的默默训练也离不开赛场上的团结战斗、奋勇拼搏的。郎平从自己当运动员时就完整的体现了她的直率和超乎常人的果断,于是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女排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女排的每场比赛,看似只是发球垫球扣球的竞争,其实都经过积极的作战策略布局,同时敢用新人的气魄也让这支强劲的队伍更加年轻化和国际化,即使力排众议也要改革,这份坚定值得所有人学习。
女排精神不仅代表着金牌与荣誉,更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在38年前就已成为一面旗帜,一路引领着我们前行,带领着我们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