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衔接,2025年11月15日上午,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大一必修课《中外新闻传播史》与大三选修课《体育新闻传播史》,由学院副院长、课程负责人薛文婷教授,任课教师、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梁骏老师带队,组织选课学生赴北大红楼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北大红楼见证了中国近代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嬗变,更记录了先进知识分子以报刊为喉舌、用思想传播推动历史进程的壮阔历程。上午9时,师生们在红楼前集体合影留念后,怀着崇敬之心踏入红楼,开始为期2小时的参观活动。师生们逐一参观李大钊图书馆主任室、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陈独秀文科学长室等历史旧址。目光所及的每一件文物,都静静诉说着百年前知识分子“以笔为刃”“传播真理”的峥嵘岁月。
从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的报刊萌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曙光初现,报人报刊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在红楼的参观中,师生们通过具象的报刊原件与复印件再次回顾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青年杂志》以卡内基为封面的创刊号到不同历史时期琳琅满目的《新青年》,陈独秀先生以北大为阵地让无数知识分子自由播撒民主与科学的种子,将先进思想转化为民众的革命自觉;《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样富有力量的文字,是李大钊先生以报刊武器发出的马克思主义先声,最终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


在北大红楼,《湘江评论》《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从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变成映入眼帘的实物,让同学们对于新闻史有更深刻的认知与体会。同学们认真参观红楼中的每件文物,并结合课上所学知识,热烈讨论近代报刊如何打破封建思想桎梏,成为传播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在专门陈列《体育之研究》手稿复刻件的展区,师生们围绕这篇经典文献展开深入交流,回顾了青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表此文的时代背景,分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内核,也结合《体育新闻传播史》课程内容,理解《新青年》对于近代体育传播的奠基意义。
在李大钊先生手书“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对联前,师生们驻足良久。于新闻工作者而言,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百年前,革命先辈坚守新闻理想,传播进步思想;如今,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的体育新闻人更要传承这份精神,用专业笔触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体育强国声音。(文/沈轶能 图/王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