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原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报业总社高级记者、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中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名誉主席杨昌忠先生应邀做客北体新传讲堂,就竞技体育摄影的十个知识点为我院师生展开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湜老师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共同参与这场精彩的分享交流活动。
讲座伊始,杨昌忠先生“实话短说”体育摄影,简明扼要点出体育摄影的本质以及学好体育摄影、做好体育摄影工作的关键点,强调了体育摄影中长期实践与深度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将四十多年竞技体育摄影经验浓缩为十个知识点,分别为“体育摄影的难度定位”、“体育摄影的生存之本”、“体育摄影的红线”、“体育摄影的底线”、“体育摄影的疑难杂症”“体育摄影的奇特怪圈”、“体育摄影的压舱石”、“体育摄影的活化石”、“体育摄影的低级错误”、“体育摄影的镇馆之宝”。本次讲座,杨昌忠先生主要结合自己的拍摄作品,从“竞技体育摄影的难度定位、五种体育摄影的技巧方法、八张照片八个故事、决定照片质量的十大因素”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讲解。
首先,杨昌忠先生指出竞技体育摄影是摄影门类中最难掌握的,不仅需要摄影者在瞬间定格动感还要追求其美感。拍摄一张优秀的竞技体育照片要求摄影者拥有丰富且广泛的知识储备、具备扎实的摄影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摄影技术水平,还要对体育摄影永远保有赤诚的热爱,对瞬息万变的赛场保持绝对敏感,对照片品质秉持零妥协态度,以及对体育精神永恒追寻,并且不怕困难迅速适应拍摄环境,不断追求照片的准确度与精彩度。
之后,杨昌忠先生以四十载深耕体育摄影经历为本,向在座师生分享了破解体育赛场扎堆抱团拍摄同类照片雷同困境的五种方法技巧:第一,摄影者根据现场环境不断改变自身站位高度;第二,相机不同焦段镜头组合使用可以帮助摄影者拍摄出创新性影像;第三,摄影者要巧用光圈;第四,由于拍摄对象处于快速运动状态,需要摄影者不断变化快门速度,通过速度变量建构影像节奏;第五,将拍摄的成品适当裁剪,二次创作以突出画面重点。杨昌忠先生着重强调摄影者拍摄的所有照片应服务于竞技体育,必须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与体育规范,避免构图精彩视角新颖但运动项目模糊、主题不知所云。
接着,杨昌忠先生通过带领大家赏析八幅跨越四十年的经典作品,分享了八件照片背后的故事,并向从业者提出八项建议,为从业者构建起体育摄影的认知坐标。他指出体育摄影作品是时代体育发展的活化石,要求摄影者将大题材与小题材相结合,担负起记录体育发展,见证创造历史瞬间的使命责任。杨昌忠先生颠覆了传统构图为王的拍摄准则,将照片故事内容列为拍摄第一要义。图片是传递赛事现场的渠道途径,真正打动人心的是照片里面真实的内容和竞技体育精神。同时他提出好的体育照片需要摄影者时刻留心赛场每一个细节,用心观察,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体育摄影照片想脱颖而出最快速的方法是发挥摄影者自身特长,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在符合真实性的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创作。最为关键一点,摄影者要学会给摄影“松绑”,跳脱出体育摄影的窠臼和枯燥单一的构图模式、色彩搭配,要给予影片更多的生命力和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
最后,杨昌忠先生这位曾见证中国体育摄影从胶片时代迈向数字革命的行业先驱,通过经典作品解码与创新方法论解析,总结出决定照片质量的十大因素,构建起一套融合艺术思维与技术伦理的完整创作体系。深度解析了体育摄影专注研究和探讨这十大因素的深意在于,为后辈学者提供可学习、借鉴和论证的资料库;为体育摄影创作提供可靠的
理论与实践指导;为之后的拍摄创新提供思路和做法。
杨昌忠先生不仅为行业绘制出一幅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锐度的认知图谱,还将行业使命与人文情怀熔铸成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讲座的最后,刘湜老师再次感谢杨昌忠先生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点赞先生治学道路上的求真锐气、艺术探索中的尚美追求与职业伦理里的向善坚守,希望这些品质能影响学生们,希望更多北体新传的学生加入到体育摄影中来,在快门开合间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视觉新篇章。